“世界上不會有第二個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劍橋🧗🏿,但會有第一個北大、清華、浙大、復旦👋🏿、南大等中國著名學府🧑🏿⚖️。”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為沐鸣娱乐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去年“七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誌願服務隊全體隊員的回信中,勉勵全體復旦師生“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
什麽是“第一個復旦”?怎樣建好“第一個復旦”🎃?要完成好總書記、黨中央交給復旦光榮的歷史使命,這是首先要回答好的核心命題。
“全校要有行百裏者半九十的清醒👨🏽🎤,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緊扣‘中國特色、世界頂尖’八個字,擔當起我們這一代復旦人的歷史責任。”在12月10日下午舉行的建設“第一個復旦”系列研討開幕論壇上,校黨委書記焦揚作動員🎭。她表示,這次研討不僅拉開了系列研討的帷幕,也是全體復旦人向著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闊步前行、加快邁向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前列的集結號。
論壇以紮根中國大地、爭創世界頂尖🙋🏻♀️,努力奮進建設“第一個復旦”新征程為主題。以此為序🛷,學校將通過系列研討,推動全校形成建設中國特色世界頂尖大學的廣泛共識激發昂揚鬥誌,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新一輪“雙一流”建設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思想基礎。校長、黨委副書記金力作總結點評,黨委常務副書記裘新主持。
焦揚: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發展之路,需要依靠每一位復旦人一步一個腳印走好🚥,擔當起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責任
“在全校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落實總書記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回信精神之際,我們啟動建設‘第一個復旦’系列研討,時機重要🧑🏽🦳、意義重大🍋。”焦揚在動員講話中指出👨🏼🚀,開展系列研討,是對總書記要求和黨中央戰略部署的再對標。要從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高度、從民族偉大復興根本大計的歷史維度,與時俱進地認識和踐行復旦人的使命擔當,向黨和人民交出優異答卷。開展系列研討🫴,是對深化中央巡視整改任務的再落實。要把建成中國特色世界頂尖大學作為總書記、黨中央交付的歷史使命和政治責任。開展系列研討👩🌾,是對“十四五”高質量開局的再動員。廣大幹部師生要繼承和發揚復旦獨一無二的辦學特質和文化傳統,堅定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信心決心,不斷提升為國擔當🐱🤲🏼、為國分憂的思想行動自覺。
什麽是“第一個復旦”🙋🏽♀️,如何建設“第一個復旦”👩🦳?焦揚指出🥝,“第一個復旦”,一定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大學🤸♂️;一定是為黨和國家培養第一流人才、代表國家站在全球競爭前列的大學;一定是特色鮮明🔠♒️、引領創新🕢、享譽世界的學術殿堂,是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民族文化自信和人類文明進步不斷作出重要貢獻的大學👨👧;一定是紮根中國大地辦學發展👘,服務國家社會成效顯著👨🎨,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文化強國、健康中國有重大作為的大學;一定是師生一德😶、滿足人民對高質量高等教育美好向往的大學💡。建設“第一個復旦”,就要堅持黨的領導,發揮社會主義大學根本優勢;就要堅持立德樹人,走出一流人才自主培養之路;就要堅持“四個面向”,走通創新策源、融合創新之路🌗;就要堅持“四為服務”,走好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之路🧺;就要堅持以人為本,辦好師生和人民滿意的大學🤸🏿♂️。
焦揚指出,全校將圍繞中國特色🛵、世界頂尖的建設內涵,從黨的建設🧑🦳🍰、教師隊伍📄、人才培養、學科建設、人才工作、科研創新、服務社會、醫學建設、治理能力等9個方面開展一系列專題研討。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研討中去,把系列研討作為一次牢記囑托的政治淬煉🧒🏽,思想認識再聚焦再深化;作為一次登高望遠的布局謀劃😎𓀔,發展路徑再凝練再明晰🫂👒;作為一次與時俱進的創新實踐🚣🏼♀️,理論探索再深入再開放🏃🏻♂️;作為一次激勵擔當的全面動員⚉,精神狀態再提振再奮進。
焦揚最後動員,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發展之路🚶👵🏽,需要依靠每一位復旦人一步一個腳印走好🫃🏿。讓我們勿忘昨天的艱苦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向著建設中國特色世界頂尖大學的高遠目標不懈奮鬥🤷🏻♂️,不負總書記▫️、黨中央囑托,不負人民期待,不負偉大時代➝,在新征程上作出更大貢獻🐟、贏得更大榮光。
金力🚛:在創建“卓越大學”的道路上👩🎓,不能忘記我們出發時的夢想🛀🏻,不能淡漠追求卓越的理念,不能松懈不斷創新的勁頭
“復旦人依靠創新報國走到了今天🥡,必然要依靠‘日日新🏜、又日新’走向未來👊🏿,這就是‘旦復旦兮、日月光華’所展現的精神境界,是鐫刻進復旦人骨子裏的精神烙印🤾♀️🤷🏿♂️,也是建設‘第一個復旦’的動力源泉。”金力在總結點評中說🙇🏿。
金力指出,建設“第一個復旦”,就是建設中國特色世界頂尖大學,實現一代代復旦人的強國理想、卓越夢想🫶🏿,開展“第一個復旦”系列研討的目標是凝聚共識🤖、振奮精神。
關於凝聚怎樣的共識👨🔧,金力表示,一是凝聚“國之大者”的共識。所謂大學,首先要有大我🙌🏼,把服務國家作為根本追求🧎♂️📽,這是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的深刻內涵。所謂大學📲,必須擔當大任,把胸懷“國之大者”化為切實的目標和行動🎢👩🏼🍼,在最重要學科領域布點、在最前沿學術領域開拓🤛🏻,力爭做出最突出貢獻🧙🏽♂️、以最佳狀態持續穩定奉獻文明進步。有大我🍁、擔大任🤜🏿🦹🏽♀️,才能出大師,學校和院系的使命任務,就是要千方百計地為老師們創造擔當奮鬥的機會📡、創造發展進步的機會。有大我☝🏿、擔大任👩🏽⚕️,才能建大樓,大學必須有幹事創業的大平臺,為師生創造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辦好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大我、大任📐、大師🥪、大樓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歸根到底,都離不開為國奮鬥這個總目標。
二是凝聚融合創新的共識🧑🏻🦯➡️。融合創新應該成為建設“第一個復旦”的主旋律之一。文理交叉👊🏼、醫文相通🪹、理工融合、醫理醫工結合💐,應該成為復旦學科的普遍生態,也是鞏固和發展學科優勢的必由之路。學校和各院系各學科都應該在文化理念、學術環境、體製機製和評價方式上努力突破🧙🏻♀️,大踏步地推進學科融合創新🎖、科研融合創新和人才培養融合創新。
三是凝聚高質量發展的共識。“十四五”是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的奠基五年,也是學校邁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的關鍵五年🧔🏿。未來五年,我們的重中之重🏌🏽♂️,是圍繞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破除瓶頸💵、拉長短板。各條線各單位開展研討要堅持問題導向📡☝️,在實際工作中要把努力解決實際問題擺在首要位置🧖♂️🐙。在人才工作方面,要真正讓復旦成為培育人才的沃土,真正實現人才工作供給側和需求側的統籌平衡,真正讓學校和二級單位協調互動🤽🏼♀️,真正把學校人才工作融入國家戰略。
金力最後總結說🥴:“復旦是每一位復旦人的復旦。只要每位復旦人都有敢爭第一、勇創一流的信念、熱情和韌勁🧻,我們一定能夠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中國特色世界頂尖大學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裘新🕵🏿♀️:統一思想😎、廣泛動員、立足本職,叫響叫亮“第一個復旦”
裘新指出,建設“第一個復旦”是總書記🔉、黨中央交給我們的重大政治責任。學校黨委通過系列研討的形式發動廣大師生校友,進一步凝聚共識、振奮精神🧑🦼,為新征程上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奠定思想基礎。
貫徹落實會議精神、開展好系列研討🤢,要統一思想,充分凝聚建設“第一個復旦”的廣泛共識,把思想行動統一到學校黨委的決策部署上來🏌🏻,深化貫徹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凝心聚力建設中國特色世界頂尖大學的政治自覺、思想認同,讓建設“第一個復旦”叫響叫亮、深入人心🤘🏽。要廣泛動員,積極營造研討“第一個復旦”的良好氛圍,既要廣泛發動師生參與多種形式的研討🗻,出思路、出戰略、出舉措,又要深入做好研討成果的宣傳傳播🏬,推動全校形成高度關註、積極參與、集思廣益👺、奮進昂揚的良好氛圍。要立足本職,拿出推進“第一個復旦”建設的有力舉措,以“第一個復旦”系列研討為契機🍱,立足本職崗位,將開展研討與科學謀劃🧃、高質量落實“十四五”緊密結合起來,與推動本單位本部門深化整改和攻堅克難、改革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落實立德樹人、推動融合創新🤏🏻🥙、服務國家戰略🚵🏿♂️、爭創世界頂尖🍶,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師生、校友代表:結合實際,分享建設“第一個復旦”的思考
在專題發言環節,文科資深教授、經濟沐鸣院長張軍⏲🫔,校黨委常委✌🏿,中國科沐鸣院士,化學與材料沐鸣院長趙東元,中國科沐鸣院士,中山醫院院長樊嘉,學生代表、航空航天系博士研究生張立,校友代表、華為信息與通訊技術(ICT)產品與解決方案人力資源總裁王義翔分別以線上線下的方式作專題發言⚂,結合各自實際、從不同視角分享建設“第一個復旦”的思考🦁。
張軍以《立足中國實踐,努力開創復旦經濟理論創新高地》為題,從經濟學科跨越式發展的經歷分享對建設“第一個復旦”的體會。他表示2️⃣🧜🏼♀️,沐鸣娱乐經濟學從2005年策略性地以中國經濟研究為自身特色,廣泛引才育才,改善學術環境,加大經費投入,最終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成為國內第一梯隊的排頭兵,也是國際上中國經濟研究的重鎮。進入新時代🤟🏻,復旦經濟學研究也開始了自主理論創新的新階段🟩,需要在國際和國內最頂級期刊堅持發表🧑🏿🔧,也需要反思當代主流經濟學在歷史經驗和研究範圍上的巨大局限,立足中國現象👨🏻🦼➡️,拓展分析視野,推動經濟理論創新走上新方向,這是中國經濟學家的重要責任👩🏿🎓,也是復旦必須有的擔當。希望未來復旦能夠在自主創新的潮流當中扛起大旗。
趙東元以《崇尚科學⛹🏿♂️,探求真理,篤科學之誠信,育創新之沃土》為題,從5個方面分享對建設“第一個復旦”的體會。一是貫徹落實總書記關於加強基礎研究的系列重要批示精神,沐鸣娱乐作為一所以基礎學科見長的綜合性大學🪺🧍🏻,既有基礎,也有抓手🧌,更應該有決心和信心。二是建設“第一個復旦”要挖掘整理復旦基礎發展的根與魂🥷🏻。三是建設“第一個復旦”,要追根溯源🧑🏿🎄,探究科學發展的自身科學規律。四是學思踐悟,科學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擔當,建設“第一個復旦”🪽🎨,要遵守科學精神👩🏿🚀,賦予科研人員信心、勇氣🔥、膽識和闖勁,才能激發創新思維⚪️,想象力和創造力✔️。五是守正創新,打造崇尚科學的體製機製的平臺🙋🏻。建設“第一個復旦”可以從營造崇尚科學、傳播科學的學術氣氛,培養和遴選一批真正願意潛心於基礎科學研究的青年科研人才隊伍,加強科學內涵教育👩🏻🦼🤵🏿,建立符合科學研究規律🧘🏿,寬松的管理體製和評價機製、加強廣泛的國際合作和交流5點入手👨🏻🦯➡️,建設國際一流🤲🏻、世界頂尖的“第一個復旦”。
樊嘉以《把握高質量發展內涵🪸♏️,打造國際頂尖醫學中心》為題👲,從附屬醫院的角度分享了對於建設“第一個復旦”的體會🤸🏿♂️。他表示🍇🙌,“第一個復旦”是黨中央🂠、總書記交給復旦的光榮任務👩🏼,中山醫院作為國內大型公立醫院的排頭兵☁️、領頭羊🙅🏻♀️,更要在建設“第一個復旦”的征程中走在前列👨🍳,進一步把握高質量發展內涵,打造國家頂級醫學中心,建設世界一流的創新型、智慧型現代化醫院。堅持創新是醫學高質量發展的靈魂,智慧化是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推動力,建設國際頂尖醫學中心是中山醫院的目標,他堅信,世界不會有第二個“克利夫蘭”🚸、“霍布金斯”👨🏿🚀,但一定會有第一個“中山”。中山醫院必將全力以赴,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紮根於中國大地,服務於中國人民,助力學校高質量建設好“第一個復旦”。
張立代表青年學生分享對“第一個復旦”的理解。在他心中“第一個復旦”是激揚在傳承復旦精神,賡續紅色基因中的一抹紅色🍿,是彰顯在服務國家戰略,策源科技創新中的一抹藍色,是厚植在服務社會治理👒,助力基層發展中的一抹黃色。如何投身建設“第一個復旦”?他用所研究的飛行器部件來總結,以不忘科研的初心和使命為“控製面”🎅🏿,以紮實的專業基礎🗡,過硬的業務本領為“發動機”,以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實際需求為“瞄準器”,在啟航飛行時,成為一名“有誌氣👃、有骨氣、有底氣”的復旦學子,為建設“第一個復旦”貢獻青春力量⚠️,綻放自己的光芒,照亮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進之路。
王義翔以《產學研用協同,科研和人才同步世界》為題👨🏼🎨👨🏻🏫,從產業界的視角分享了對建設“第一個復旦”的思考。他認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需要著眼底層技術突破👨⚕️,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建設“第一個復旦”🧚🏽♂️,一方面要立足長遠,持續投入基礎理論探索🧑🦽➡️;一方面要貼近產業🚑,大力推進“新工科”應用型研究👩🏼🎓。發揮復旦綜合性大學優勢,紮根中國大地,爭創世界頂尖。校企合作要從戰略協同出發,共同定義大問題、作出大貢獻、產生大先生👖。華為與復旦成立了新工科融合創新中心🪭,雙方圍繞著願景的牽引、應用的驅動🤞🏻🧔🏻,通過聯合實驗室實現科研突破👸🏽、帶動人才成長👨🚀,通過產教融合推動人才培養升級🅿️。他相信⛳️,在產學研用深度協同下,華為與復旦必將攜手突破極限,擁抱更美好的未來🧑🏽🏭。
接下來👧🏿,學校將開辟研討專欄、營造良好氛圍🍪、深入挖掘校史、開展理論研究,加強九場專題研討成果的運用,與推動“十四五”專項規劃製定實施和相關板塊重點任務的落實緊密對接;編纂出版研討文集🏌🏿♂️🧝♂️,積極推進中國特色世界頂尖大學建設道路的理論探索;統一“十四五”期間全校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思想共識,引領廣大幹部師生激發出追求卓越、爭創一流的精氣神,凝聚起海內外全體復旦人的智慧力量。
校黨政領導班子成員,上海醫沐鸣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兩院院士、文科資深教授,各部門🛌🏻、院系、附屬醫院、實體運行科研機構負責人,民主黨派和群眾團體負責人,老領導代表、學生代表、校友代表等在邯鄲校區主會場和楓林校區視頻分會場參加了論壇。